"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居民不再因下水管道堵塞而烦恼 ……"81岁的周传喜老人是市房地局住宅开发修建公司退 休 管 道工,为了解决下水道堵塞这一困扰广大居民的难题,干了一辈子 "淘粪水"工作的周传喜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设计出一套室内 排 水 系统,并于上世纪 90年代初获得了10项 国 家专 利 。 去年,老人又在此前的基础上进行了完 善 和 改进,并向国家专利局提出7项专利申 请 ,日前,其中3项已获批。 管道工"转行" 今年81岁的周传喜老人身材高大,提起干了一辈子的管道疏通工作,老人的双眼顿时散发出光芒,铺开大大小小的图纸开始讲解。这些图纸是老人一辈子的心血,看着面前一摞摞的图纸,以及图纸上标注的一手漂亮的隶书,人们很难想象老人只上了4年小学。 1949年参加工作后,周传喜一直从事管道给排水工作,1961年开始在市房地局住宅开发修建公司工作。为了疏通清理化粪池,他当年经常需要脱下衣服,跳入粪水,从下水管道中为居民掏出金项链、捞出先期施工掉入的砖头……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周传喜成了下水疏通"专家"。在疏通工作中,他越来越感觉到,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管道存在90度弯头过多、没有清扫口、管径粗细一样等诸多问题,这些弊端正是导致管道堵塞的"罪魁祸首"。 老人了解到,这样的管道系统是照搬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三层以下楼房的设计,并不符合城市日益增高的楼房。虽然文化程度低,但周传喜通过不断学习,结合实践经验,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尝试管道技术的一系列革新。 获十项专利 这些革新包括:把传统的厨房、厕所各走一趟下水管改为共走一趟下水管,废除90度弯头,改用"五通"或带清扫口的丁字 "四通"管件;p型存水弯改为v型,并加装一个检查孔,如果居民的物件不慎掉入管道,只需打开检查孔便可很方便地取出;把过去的立管横管同一直径改为横管略粗于立管,因为这样的新设计不仅能防止堵塞,还方便维修,可以节约30%以上的原材料。 从1989年到1992年,周传喜的室内排水新型铸铁管道系统、带检查孔的加长浴盆存水弯、新型五通、带检查盖的坐便器专用丁字四通、厨房专用丁字五通连体、厨房专用连接直四通、厨房专用丁字五通连体、带检查孔的v型存水弯、新型旁四通、加长深水封地漏等10项设计,获得国家专利。 当时,老人研究改造传统下水管道并取得成绩的消息传到了首都北京,1990年,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机电组专门邀请他赴京。原来,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东厨房下水管道是1959年安装的,限于当时的条件,排水系统存在管径较小、90度弯头太多、主干管坡度不够、厕所排污与排油干管没有分开等问题。因此,常年使用中,下水管壁油垢积压造成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每个月就要疏通一次。更为不便的是,近60米长的排油下水主管道没有一处清扫口,每次疏通时只能在管壁上打窟窿,而且由于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经常是没过多久就又造成堵塞。如果有异物掉进管道更是无法取出,给维修造成许多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周传喜利用自己的新型管道系统进行了管道重新设计改造:将原有直径200毫米的排油主干管改为250毫米粗,去掉了立管上3个90度弯头和横管上的1个45度弯头,增大了横主干管的坡度,把厕所排污与排油管分开,并增设了几个清扫口和外接口。如此一来,既减少了堵塞,也给疏通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一旦发生堵塞可以很方便地打开清扫口疏通,管道内掉进东西也很容易取出。事后,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机电处专门给周传喜送来"京晋亲密如一家 红心滋润科技花"的锦旗。 惠四方群众 1990年11月,在第二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周传喜的专利获得优秀项目奖。1991年1月,在建设部建筑科技情报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新型室内排水铸铁管件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周传喜的室内排水新型铸铁管道系统的设计是先进的、合理的,可以解决多年来排水管道普遍存在的堵塞问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为此,太原市不少单位都纷纷向周传喜"取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他的技术,市工商综合开发公司通顺巷宿舍的居民就是实际受益者。在该宿舍已经住了14年的毕秀英从未因下水管道堵塞而烦恼过,看着周围经常有亲戚朋友因下水管道堵塞犯愁,毕秀英觉得很幸运:"当初是单位坚持采用周传喜老人的技术,现在看来的确有很大作用。"对此,太原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王富华院长也深表赞同。1998年,在建设单位员工宿舍时,受该单位给排水副总工程师的推荐,该院采用了周传喜的技术。他说,周师傅的技术来自亲身实践,有其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宿舍楼从未发生过堵塞问题。从开始应用到现在20年来,从太原市到东北、河北、湖南等地,采用了周传喜技术的楼房已经达到数百栋。 基于他的特殊贡献,周传喜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先后获得市特级劳模、省劳模、建设部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革新能手等荣誉称号。 从60岁取得10项专利到现在已有21年,周传喜本该颐养天年,但他却每天不得闲。除了帮助别人设计和疏通下水管道,每每看到新闻媒体报道下水管道堵塞,甚至楼房被污水浸泡出现下沉、裂缝时,老人都感到不安和焦急。20多年间,老人通过潜心研究,对之前的10项专利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设计出多功能连体系列室内排水系统。 在新的设计中,老人采用无存水弯直通式蹲(坐)便器,避免便器下的堵塞,长期踞于卫生间一角的纸篓可废除不用;卫生间和厨房共用一个加长无水封孔型地漏,替代了多个存水弯,既可解决便器臭味上溢问题,又可使水封体内的杂物不受阻;存水弯底部还设有带坡度的检查孔,可随时卸开进行清理。这样的设计在新旧楼房室内排水管道中均可使用,不仅能避免堵塞问题,还可减少卫生间的异味、臭味,维修方便,节能减材。 老人计算过,仅以老军营小区为例,使用新型设计可以节约下水管件万余件,直管万余米。随后,周传喜将自己的新设计分8个项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并于去年7月份收到了 《受理通知书》,到去年11月份时,室内排水管道装置等其中3项已获批准,被授予国家专利。 尽管周传喜老人的想法得到了实践检验和人们的认同,但由于没有被列入建筑规范,目前尚无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自己的全部想法都来源于实践,初衷是为了解决老百姓最实际的生活难题,可很多旧的做法多年来仍在沿用,并导致一系列问题,老人对此心急如焚。在老人家中采访时,他的老伴偶尔聊起这些话题时也是满口的专业术语,看着记者惊奇的目光,周传喜的老伴笑着解释:"60年了,老头子从早到晚都在琢磨这些,时间长了,连我这外行也对下水管道知识略有了解了。" 去年9月份,老人将相关资料递交市住建委,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以便早日将他的下水管道系统更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去年11月23日,市住建委向省住建厅书面汇报:"老人数十年坚持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专利,该专利产品属于建设行业的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请省厅予以认定可否纳入规范。"去年12月17日,城乡建设厅领导作出批示,认为老人的专利"很有先进性,如何进一步推广使用,可组织有关处室研究,做出具体建议。"距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老人期待梦想早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