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下水道堵塞引发的联想(二)

2012-11-16 09:26:50 392

一个社会需要无法计数的公共产品,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是要尽可能的逐一提供这些产品。自然你会问,谁能提供这么多?这个问题问得好,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精妙之一就在于此。比方说某社区需要1万种产品,现在被满足的只有500种,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机制,是否有一个“尚缺乏产品”的产生机制,就是说需要一台万能机器,能够补足缺少的社会产品。这台机器就是第三部门。什么叫第三部门,就是非盈利组织(NPO)和非政府组织(NGO)的集合。我们现在的行政服务中心好比是几条固定产品的生产线,它可以办理数百种行政事项,随时间推移也会逐步增加若干种产品,但它的固定性质是没有改变的,即使效率再高也只是不全面的机器。 一个发达的社会必须发展第三部门,因为第三部门是软性弥合药剂,能够“轻柔”的渗透到社会公共需求的每一个角落。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公民社会”的问题,以后探讨。

二、部分公共事务中责权利的界定。 比如下水道堵了这类事情,是该有人管的,谁来管?这里涉及到一个“界定”的问题,责权利的界定,不论是政府改革还是社会管理,其核心都是效能的管理,如何提高效能?第一步是责权利的清晰界定,没人管的事要有人管,有人管的事要明确权利与责任,这样才是最基本的管理。如果说明确规定了管道的管理维护方,并且明文规定其权责特别是经济责任,那么相信这个管道一定会有人检查维护,出问题的概率将很小。 三、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框架 下水道堵了是一个法律问题吗?一般来说没有上升到那个层面;需要上升到政府行政行为的层面吗?一般来说不需要,那么应该如何规制和设计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呢? 应该如上述的规划行政层面和第三部门层面两个范围,即,可以用行政行为和渠道实现的,用行政行为和渠道来实现;其余属于社会领域“软圈层”的,用第三部门的方式和渠道来解决。 .四、政务公开应该公开一种机制 事实上,政务公开的关键目的之一是要形成一种政府和公民的互动,互动就需要一种机制。也就是说,政务公开不仅要公开数据、表格、事件和人事,还要公开能够完善政府职能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互动机制,公布与上述相关的若干原理。比方说,一所学校公布了三好学生名单,同时公开了选拔程序和比例参数,这种公开只能是较低水平的公开,进一步应公开评选机制的设计原理,以寻求评价和改进意见,于是可以形成一种互动,不仅是对结果的评议,而且能够实现“公众”对过程的参与,这种公开是高水平的公开,是一套活的机制,一种循环互动,提升式的公开。 五、监督制衡与利益链条的发掘 由上面的一些东西我想到了中国和西方的反腐败监督,为什么会有监督,因为有利益。在西方的理念上,由于贪污和挥霍损害了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个人利益而不被容忍,公务行为受到严格监督,效果比较好。在中国,“公”胜过了“私”中国的反腐逻辑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公共利益不得侵害”,但这里面缺乏一个紧密的链条。就是说,需要一个链条将国家、公共、人民利益与反腐败人员、与公职人员、与全体公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将腐败行为的后果与对国共利益及个体组织、个体公民的利益损失紧密联系起来;将国家、人民、公共利益与公民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要有理论逻辑的紧密联系,而且要有事实上的紧密联系。如果能使老弱妇孺皆知,腐败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那么反腐败将会有较大的成效。

电话咨询
主营业务
在线预约
QQ客服